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和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贯彻落实好教育部、省教育厅对“大思政课”建设的要求,以“兴国调查会”95周年为契机,2025年7月2日至7月3日,景德镇陶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信息工程学院组成的“大思政课”实践队一行4人,赴兴国县开展“大思政课”“一线课堂”实践考察。
7月2日,实践队首先参观了“兴国调查”馆,重温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感受老一辈革命家深入群众、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兴国县永丰镇党委书记钟龙兴一行与实践队参观“兴国调查”馆
随后,实践队拜访了温常鑫(温奉章之子)、傅传荷(傅济庭之子)、黄英明(黄大春之子)等当年参加“兴国调查会”的八位农民的后代,并与他们进行了亲切交流。
温常鑫向实践队讲述了其父亲温奉章的革命故事。温奉章是当年参加“兴国调查会”的八位农民之一,也是其中唯一一个见证了新中国成立者。温常鑫深情地寄语当代青年,要珍惜如今来之不易的生活,传承和发扬革命先辈们的奋斗精神。傅传荷则分享了自己家庭三代从军的光荣历程,结合自身从军经历,勉励当代青年要不断刻苦学习,以知识武装自己,为国家和社会贡献力量。黄英明结合自身经历向实践队讲述了传统爆竹行业的艰辛与技艺传承,通过生动的个人故事,展现了爆竹工匠的坚韧精神,鼓励学子们用数字化、环保化手段为老技艺注入活力。

实践队一行拜访温常鑫老人

实践队一行拜访傅传荷老人

实践队一行拜访黄英明老人
7月3日,实践队先后参观了长冈乡调查纪念馆、兴国将军园苏区干部好作风陈列馆、将军馆等。通过参观这些场馆,实践队成员们进一步了解兴国县在革命战争时期的重要地位和贡献,深刻领悟到了苏区干部实事求是、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和革命先辈们英勇无畏的精神。

实践队一行参观长冈乡调查纪念馆

实践队一行参观苏区干部好作风陈列馆

实践队一行参观将军馆
参观结束后,实践队一行4人纷纷表示收获颇丰,受益匪浅。景德镇陶瓷大学“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罗坊会议纪念馆(江西省)高校联系人、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王磊峰表示,95年前,毛泽东同志在新余罗坊,专门找来了兴国的8位农民开调查会(1931年1月在宁都小布圩把所得资料整理成《八个家庭的典型调查》,后改名为《兴国调查》),调查中体现的“实事求是、问题导向、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至今仍是我们开展新时代调查研究的典范。此次活动是一次生动的思政教育实践,通过实地走访和交流,让思政课有了“温度”和“厚度”。信息工程学院办公室主任耿健老师感慨于革命先辈们的奉献精神,并表示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刘金奇认为,与八位农民后代的交流,为思政课教学提供了丰富的鲜活素材,今后将把这些故事融入课堂,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革命历史。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学生邓嘉鹏则表示,此次活动让自己深受触动,今后将用技术的温度,守护历史的热度,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
此次实践活动是落实教育部、省教育厅对“大思政课” 建设要求的具体行动,罗坊会议纪念馆(江西省)作为教育部、省“家门口”的实践教学基地,是开展“大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重要场所,此次实践队赴兴国考察,所学习和传承的红色精神与“兴国调查会”等所承载的精神是一脉相承的,都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时期宝贵精神财富的组成部分。同时,马克思主义学院与信息工程学院借此机会,共同探讨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推进的路径和方法,旨在将红色文化融入到思政课与各个专业课程中,进一步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
景德镇陶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一直致力于推进“大思政课”“一线课堂”建设,此次实践活动,是我校大思政课建设的又一次生动实践。通过让师生走进革命老区,与历史对话,与革命先辈后代交流,将理论知识与实践体验相结合,丰富了“大思政课”的内容和形式,激活了红色基因在青年一代相传的活力,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了实践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