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5-2016学年开始,为响应学院关于深化“一课一品 知行合一”实践教学改革、提升教学改革成果的号召,在学院的大力支持下,思修教研室开展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以下简称《思修》)的新一轮教学改革试点。这是在原有的特色教改活动“道德法制剧”基础上进行的升级版教改活动,新的教改活动旨在为“道德法制剧”纵深发展提供新的发展思路和模式。
从2003年起,我校思政课全面实施“一课一品 知行合一”实践教学改革:将辩论赛引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堂,引导学生通过交流辩论掌握知识、创新思维,进一步提升大学生运用哲学原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中开展“画说哲理”实践教学;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实施“社会考察”实践教学,将课本上抽象的历史文化知识转化成具体的感悟对象,让学生在现场的“感悟”中“感受”并“理解”历史;在《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实施“道德法制剧”,促进情景式教学,以“演”涵“养”,通过小品、短剧等表演形式诠释《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内容,把教师的“讲坛”变为学生的“舞台”。“一课一品 知行合一”实践教学改革是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一大特色和亮点,从2003年开始实施一直坚持到现在,从未间断,也取得了很多省级、校级教学成果和相关荣誉——2011年获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2012年,省委教育工委宣传部、省教育厅社政处编发的《学校宣传思想政治工作简报》2012年第1期(总第201期),以《景德镇陶瓷学院实施“一课一品”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为题,介绍了景德镇陶瓷学院积极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式、提升思政课教学成效的做法与经验;2015年“道德剧在行动”获江西省“十大校园文化品牌项目”;2017年江西省教育电视台主以“推进三个课堂融合,创新思想政治教育”为主题进行了报导;2017年6月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再获教育部重点建设项目。
多年来,虽然“道德法制剧”实践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其发展进入了瓶颈期,主要有两个方面原因:一方面在于《思修》课专业教师非科班表演专业背景,另一方面在于传统的小品剧表演模式只依托舞台表演,无法全面利用现代新媒体。思修课教师拥有扎实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背景,但他们没有专业的剧本撰写和小品表演经验,很难从专业的层面指导学生进行剧本创作,更无法从对学生的舞台表演进行专业性设计。长此以往,剧本的原创性受到很大的影响,小品剧的表演技巧性和艺术性也无法提升。最终,学生剧本出不了精品,学生表演登不了大舞台。此外,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不仅要从思修课上感受做人、做事的道理,更要站在时代的高度,用新媒体的技术去诠释自己的大学生活。为此,我们可以充分发挥大学生们在新媒体技术方面的优势,如PPT设计与制作、视频拍摄和剪辑等,不仅给演员带来可演的素材,还能给观众带来丰富的视听盛宴。
2015年,思修课教研室教师关注了一个电视栏目——“我是演说家”,这个节目是以演讲的方式,来表现当代人的价值观和社会观,社会反响极好。这个节目的表现形式启发了思修课实践教学改革的新思路。为此,思修课教研室在《道德法制剧》的基础上尝试一种新的实践教学方式——“道德法制我来说”主题演讲,拟通过学生主题演讲的方式,集视频编辑录制、PPT制作、团队配合、演讲稿写作合为一体,尽最大可能发挥学生的创新性、主动性。挖掘大学生的学习潜能,将书本知识和生活知识融为一体。活动有三个方面目的:第一,通过大学生独立完成演讲稿和演讲过程,培养大学生的“读”、“写”、“说”能力,为将来大学生走向社会,走向个人的工作岗位提升个人基本素养;第二,通过大学生对自己或身旁人的故事进行选讲,让大学生们主动分析大学生活的特点,充分认识到大学是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珍惜好大学的美好时光;第三,通过教师指导主讲人演讲稿的撰写及活动过程中的及时点评,、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道德法制我来说”最初在15市场营销班试点,当时只有主题演讲和背景PPT制作两个部分内容。这种方式虽然操作难度低,但可看性不足。但其中一个代表队极为大胆地把台上台下利用起来,做起了模拟现场式的互动表演,让一个简单的主题演讲活动变得无比生动,效果很好,这为本演讲活动的形式提供了很好的启发。此后,“道德法制我来说”教学改革拓宽试点范围,在理工科和文科两大专业类别中同时展开教学改革,演讲的形式也越来越丰富,表演效果也越来越好,正逐渐成为我校思修课实践教学改革新的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