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学工作 > 教学成果 > 内容

景德镇陶瓷学院实施“一课一品”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

发布时间: 2017-03-13     点击率:

景德镇陶瓷学院实施“一课一品”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  


近年来,景德镇陶瓷学院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大力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通过运用思辨式、启发式、体验式、情景式等教学方法,着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社会观察、亲身实践、合作探究的能力,构建了“一课一品、知行合一”的实践教学模式,切实提升了思政课教学成效

“课程辩论赛”促进思辨式教学,以“辨”明“理”。将辩论赛引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堂,引导学生通过交流辩论掌握知识、创新思维,进一步提升大学生运用哲学原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辩论赛面向全校所有任课班级,分为初赛、复赛、半决赛和决赛,每学期举行一次。每名教师组织其任课班级之间开展初赛,并最终遴选出1个班级参加全校复赛和决赛。为使课程辩论赛真正体现课程特点和教学特色,学校对其内容和形式进行了精心设计。学期初,教师充分征求班级意见建议,与学生共同拟定3-4个辩题,题目要求做到既涵盖哲学原理,又贴近社会热点和大学生活。如“成功靠发挥主观能动性还是靠机遇”、“大学生培养科学精神更重要还是培养人文精神更重要”为扩大学生个体的参与面,课程辩论赛队伍改由六人组成,其中要求有至少两名男生、两名女生,同时各增设两名替补队员。同时,比赛现场还增设了观众提问和学生点评的环节。课程辩论赛自2010年举办以来,已覆盖全校80多个班级,举办比赛200多场。  

“画说哲理”促进启发式教学,以“画”启“思”。充分发挥学校艺术教育的资源优势,在《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中开展“画说哲理”实践教学。“画说哲理”是要求学生自己动手绘制图画或拍摄图片,并用简短精练的文字来阐释图画、图片中所蕴含的哲学观点和思想理论,作品要求原创性、哲理性和正面性。“画说哲理”一改过去思政课对艺术类学生来说感到枯燥无味的旧形象,而是主动向学生的专业领域渗透,在专业领域找到思政课的契合点,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学生以自身对社会独特的观察视角,对书本理论知识进行主动思考,并通过漫画、素描、摄影等形式将其形象、生动、直观地展现出来,由被动教育上升为自我教育,提升了教育成效。“画说哲理”于2008年开始在艺术专业中试点,2009年在全校全面展开。学期末,思政课资深教师和艺术学院优秀教师组成评审团,从创意、思想性、表现力三个方面对学生作品进行评分,并选出优秀作品。2010年,学校从优秀作品中精选出涵盖哲理阐释、社会观察、人生感悟、校园记录、环境保护五个方面的150余副作品,汇集成《画说哲理》一书并公开出版。  

“社会考察” 促进体验式教学,以“察”知“史”。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实施“社会考察”实践教学,将课本上抽象的历史文化知识转化成具体的感悟对象,让学生在现场的“感悟”中“感受”并“理解”历史。景德镇是世界著名的瓷都,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以“社会考察”的形式,利用节假日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向社会,开设户外课堂,进行考察调研,撰写调研报告。社会考察分为考察陶瓷文化历史、考察红色革命历史、考察城市发展历程三个部分。通过考察古窑等陶瓷历史文化遗址,深入了解中国制瓷历程,领略陶瓷历史文化,加深对中国近代史的理解;通过考察“瑶里”等红色革命基地,加深对中国革命史的理解;通过考察企业、社区、农村,真切感受城市变化,加深对建国60余年历程以及改革开放伟大成就的认识。通过社会考察,不仅拉近了学生与历史之间的距离,更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道德法制剧”促进情景式教学,以“演”涵“养”。通过小品、短剧等表演形式诠释《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内容,把教师的“讲坛”变为学生的“舞台”。为将教学内容潜移默化于学生并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观念,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主体课程完成时,由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将身边发生的故事原型加以改编,或重新演绎经典的哲理故事,自编、自导、自演,把小品、短剧搬上课堂,通过小品、短剧这一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示“真善美”,针砭“假恶丑”。每个小品结束时,教师组织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作品反映的问题,并挑选优秀剧目在全校公演,使更多的学生受益。道德法制剧改变了以往“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把抽象的道理变为具体生动的事例,从“大事”走向学生的身边“小事”,使学生在亲身实践和情景体验中感悟道德与真情。2003年至今,先后推出了我的丑娘并不丑》、《父子情深》、《分房》、《撞车之后》、《公交车里的故事》等一批优秀剧目,在学生中产生了强烈反响。“道德法制剧”实践教学获2010年江西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优秀创新工作案例二等奖。  

近年来的实践证明,“课程辩论赛、画说哲理、社会考察、道德法制剧”实践教学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变得鲜活生动。学生在“辩、画、察、演”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自身主观能动性,由被动教育上升为自我教育,真正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真正走进大学生心里,成为大学生真正喜爱、终身受益的优秀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