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学工作 > 教学工作 > 内容

《女性文化与生活》课程教学大纲

发布时间: 2017-03-10     点击率:

女性文化与生活》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

课程中文名称: 女性文化与生活

课程英文名称: Female culture and life

课程性质:选修

课程学分数:1

课程学时数:16

授课对象:所有专业、本科二、三年级学生

本课程的前导课程:无

一、 课程简介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和行动世界宣言》文件中指出,应该把性别研究作为一门对高等教育的改革和社会变革具有重要意义的知识。《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01——2010)》 “妇女与教育”这一部分也明确指出“在课程、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中,把社会性别意识纳入教师培训考察,在高等教育相关专业中开设妇女学、马克思主义妇女学、社会性别与发展等课程,增强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社会性别意识”。

近年来,国内很多高校陆续开设女性文学课程,将性别范畴引入文学。与一般文学类选修课相比,这门课程有其独特之处:它在性别与文学的交汇点上把握课程内容,使之成为女性的、文学的、文化的有机结合体。三者的具体关系或可表述为:以女性为主体,以文学为本位,以文化为基石,以重视当代女大学生健康教育为中心,特开设此门课程。《女性文化与生活》不仅是一门德育课程,更是在大学生中开展性别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它可以帮助学生运用性别视角和专业知识,提出、解答和思考本土现实生活中的女性问题,并让学生了解女性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明了自己的身心特点,认识自己的性别优势,从而使学生确立正确的性别意识,掌握社会性别分析方法,把握机遇,充分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塑造现代女性良好形象。

从宏观的角度讲,女性,尤其是中国女性从古至今参与了整个人类历史和文化创造,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从微观的角度讲,越来越多的女性作家的兴起与涌现和个体的写作姿态不仅反映了对整个中国文化的颠覆、补充和再创造,同时更深切地反映了女性个体生命的奋斗历程和对自身及整个社会的关注;从现实的角度讲,按照一般的人生轨迹都要为人妻母,她们对促进这个世界的美好,民族的崛起,国家的强盛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不可取代的意义。而这个前提是建立在对自身的历史和现实的生存状况的了解以及理性的把握的基础上的,因此,开设本课程具有多重的人文教育的意义。

本课程通过对中国20世纪百年女性文学发展历程的梳理,引入社会性别分析法,运用独特的女性视角、使用女性话语解读女性文学,提升对文学的感悟力、想象力、鉴赏力和评判力,培养先进的性别意识,倡导男女平等,构建和谐社会。

本课程从学科的逻辑结构和研究体系出发,理清了女性文化的学科要素、研究方法、理论架构和各个具体的研究领域。作为女性学基础课程的性质,本课程对有关女性文化研究的领域和研究的问题予以全方位的梳理,对女性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地阐述与探讨,以便学生掌握系统的女性文化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提高自身解决所遇到的现实问题的能力。

、教学基本内容和要求

第一讲 导论:女性文化研究与女性主义思潮

课程教学内容:

1、“女化文化”的内涵与外延:1)女性文化的几种界定

2)百年女性文化发展史

3)女性主义思潮与女权主义运动

4)女性解放在中国:女性意识、男权制、“四自精神”

2、女性文化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3、西方女性主义思潮与对中国女性文化的影响

4、实例分析

课程的重点、难点:

1、深刻理解什么是女性文化以及研究女性文化的目的和意义

2、了解西方女性主义与中国女性文化发展史比较其异同

课程教学要求: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女性文化的几种界定,百年女性文化发展史,女性主义思潮与女权主义运动,女性解放在中国:女性意识、男权制、“四自精神”;2.使学生了解研究女性文化的目的和意义;3.使学生了解西方女性主义思潮与对中国女性文化的影响。

第二讲 浮出历史地表——“五四”十年女性文学(1917-1927

课程教学内容:

1、中国古代女性文学概述:文学中的女性形象与女性文学

2、“五四”女作家创作概述

3、十年三批女性作家作品讲读:1)陈衡哲、冰心、庐隐、石评梅、林徽音

2)冯沅君、苏雪林、凌叔华

3)谢冰莹、白薇

4、一个女性观点——中国女性价值观

5、实例分析

课程的重点、难点:

1、了解古代女性的地位和古代文学中的女性形象,试分析其根源;

2、了解“五四”女作家诞生的契机和特殊的时代背景以及个人风格的差异

课程教学要求: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古代女性的地位和古代文学中的女性形象;2.使学生了解中国女性价值观。

第三讲 文学的革命与革命的文学——三十年代女性文学(1927-1937

课程教学内容:

1、三十年代女性文学创作概览

2、丁玲个人经历与作品解读

3、萧红个人经历与作品解读

4、一个基础女性词——优雅的生活

5、实例分析

课程的重点、难点:

1、了解三十年代的时代背景,分析对作家造成的影响

2、讲述如何优雅

课程教学要求: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三十年代的时代背景,并且分析对作家造成的影响;2.使学生了解如何优雅地生活。

第四讲 分裂的世界——四十年代女性文学(1937-1949

课程教学内容:

1、四十年代女性文学创作概览

2、苏青个人经历与作品解读

3、张爱玲个人经历与作品解读

4、一个基础女性词——礼仪

5、实例分析

课程的重点、难点:

1、张爱玲的传奇人生与女性观

2、透析“张爱玲热”

课程教学要求: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四十年代的时代背景,并且分析张爱玲的传奇人生与女性观;2.使学生了解礼仪的要点。

第五讲 新时期初的女性文学(19771989

课程教学内容:

1、新时期崛起的女作家群概览

280年代初爱情理想的沉浮与男性形象的坍塌

380年代中后期女性写作中的颠覆策略与传统精神回归

4、代表女作家:张抗抗 张辛欣 王安忆 铁凝 徐坤 方方 池莉

5、女生自我保护与避免伤害

25岁的选择——dreams or reality?

6、实例分析

课程的重点、难点:

1、新时期文学的回归与浮出历史地表

2、深刻理解新时期给女性文学创作带来了怎样的契机

课程教学要求: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新时期给女性文学创作带来了怎样的契机;2.使学生了解女生自我保护与避免伤害。

第六讲 幻影与突围——90年代私人化女性写作(19901995

课程教学内容:

1、男性的缺席与女性的自省意识

2、陈染个人经历与作品解读

3、林白个人经历与作品解读

4、一段人生经历:双城记——家与城市

5、实例分析

课程的重点、难点:

1、理解男性缺席与女性自省在女性文学作品中的成因

2、比较陈染和林白的差异

课程教学要求: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男性缺席与女性自省在女性文学作品中的成因;2.使学生了解成长路上家与城市的选择。

第七讲 迷乱的年代:“美女文学”现象解读(19962000

课程教学内容:

190年代后期女性写作中的情感消费意向与精神探险意义

2、卫慧 棉棉 春树 张悦然

3、爱的对象与爱的能力

一场爱情——如何谈一场成功的恋爱

4、实例分析

课程的重点、难点:

1、比较张爱玲、王安忆与卫慧笔下的上海有何异同以及她们与上海的关系

2、比较私人化写作与身体写作的区别

课程教学要求: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90年代后期女性写作中的情感消费意向与精神探险意义;2.使学生了解爱的对象与爱的能力。

第八讲 台港澳暨海外华人女性文学

课程教学内容:

1、台湾女性文学概览 三毛 席绢 曹又方 林海音

2、香港女性文学概览 琼瑶亦舒、岑凯伦、李碧华

3、海外华人女性文学概览

4、新时代女性的特征

5、实例分析

课程的重点、难点:

1、了解海外文化与华人女性文学的历史与现状

2、思考女性文学存在的问题、困境与出路

课程教学要求: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海外文化与华人女性文学的历史与现状;2.使学生了解新时代女性的特征。

教学方法与手段

采取课堂讲授的教学方法;穿插合适的影片;课堂讨论、演讲、写小论文;专题讲座等。

四、教学学时分配

章节与内容

课时

作业量

备注

第一讲 导论:女性文化研究与女性主义思潮

2学时

第二讲 浮出历史地表——“五四”十年女性文学(1917-1927

2学时

第三讲 文学的革命与革命的文学——三十年代女性文学(1927-1937

2学时

第四讲 分裂的世界——四十年代女性文学(1937-1949

2学时

第五讲 新时期初的女性文学(19771989

2学时

第六讲 幻影与突围——90年代私人化女性写作(19901995

2学时

第七讲 迷乱的年代:“美女文学”现象解读(19962000

2学时

第八讲 台港澳暨海外华人女性文学

2学时

五、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标准

1、考核方法:考查

2、成绩评定:成绩分为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五等,其中考勤占 10%,课堂表现占10%,作业、论文占70%、其他10%

、教学参考资源

1参考书

骆晓戈主编《女性学》,湖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王国敏主编《20世纪的中国妇女》,四川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王风华:《女性心理与健康》,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刘霓:《西方女性学》,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王金玲:《女性社会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赵树勤:《女性文化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罗婷:《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西方与中国》,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杜芳琴:《妇女学和妇女史的本土探索》,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杜芳琴,王向贤主编《妇女与社会性别研究在中国(19872003)》,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李小江:《主流与边缘》,三联书店1999年版。

李银河:《女性权力的崛起》,文化艺术出版社2003年版。

陈东原:《中国古代女性生活史》,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

西蒙娜·波伏娃:《第二性》,中国书籍出版社1998年版。

贝蒂·弗里丹:《女性的奥秘》,北京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

盛英主编《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史》(上、下),天津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刘思谦:《娜拉言说――中国现代女作家心路历程》上海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

乔以钢:《低吟高歌: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研究》南开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2、与课程相关主要网站:北青网、澎湃、腾讯女人、知乎

制订人:辛凤

审定人:胡菁慧

批准人:李兴华

制订日期:2015 年 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