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学工作 > 教学工作 > 内容

《陶瓷文化与审美》课程教学大纲

发布时间: 2017-03-10     点击率:

《陶瓷文化与审美》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陶瓷文化与审美》

英文名称:Ceramic culture and aesthetics

课程类型:公共选修课

时:16学时 其中讲课学时:12学时 实验学时:4学时 学分:1

适用专业:全校 开设学期:

先修课程:

课程简介

一时代有一时代之人文,一民族有一民族之精神。中华民族在悠久的历史中曾创造了以青铜、玉器、壁画、石窟、金石、书画、陶瓷等优秀的传统艺术文化。本课程尝试以陶瓷器文化为媒,结合各时代窑口的出土器物以及文博系统馆藏资源,将器物时代精神与个案图像表征的造物思想、风格底蕴与艺术审美给予地域性、民族性和时代化的揭示,从而培养学生对科艺结合、文理会通的体认,从而提高学生的通识素养。

、教学基本内容和要求

本课程教学内容初步拟以景德镇为中心,将景德镇各个时期的有形器物文化典范如宋代的青白瓷、元明的青花、颜色釉、清代的粉彩和珐琅彩,民国的瓷版画、建国后的文革瓷等予以道器合一的揭示,围绕陶瓷器物背后的文化与审美认知,力图增进学生对陶瓷地域风土人情的器物感知与文化自信。以有形之器物陶瓷“档案”与无形之工艺义理“审美”相参,精神之学问成于器物史与思想史、审美史的人文境遇中,培育学生对器物图像的评介、鉴赏能力。

课程教学内容:

主要分两大模块:其一为理论教学,二是实践教学。

(一) 理论讲授

理论讲授拟定为12课时,根据相关参考书《景德镇陶瓷器物中的人文美学精神》(江西高校出版社,2012年版),具体章节与课时大致作如下安排:

导论(2课时)

“器物之器识”、“器物之理制”、“器物之鉴赏”为总纲,围绕“人文”与“美学”在逻辑范畴的话语界定、历史研究范式的集结并借鉴知识考古学方法论的审美建构,涵摄景德镇区域陶瓷艺术形而下之器物工艺与民族形而上之道艺,往返于有形器物史与无形价值观的时空变迁来彰显百姓体用的世俗性与艺术人生的神圣性二维, 从而表征陶瓷艺术“器以载道”、“制器尚象”、“道器合一”“正谊明道”等人文美学精神。

一、器识以正谊明道为宗

二、制器尚礼乐人文为象

三、鉴美化道器合一为境

上篇:中国历代器物文化综述与景德镇陶瓷器物文化(4课时)

第一章 器物文化——概念界定与景德镇历代陶瓷之品类

第二章 文本考究——历代陶瓷典籍中有关饶州窑(景德镇窑)之记载

第三章 装饰文化——景德镇陶瓷器物文化之典范

中篇:景德镇陶瓷器物中的人文精神(3课时)

第四章 研究范式——景德镇陶瓷器物中的人文精神略览

第五章 比较个案——景德镇瓷器与宜兴陶器创作认知范畴发凡

第六章 器以载道——景德镇陶瓷器物与传统儒释道为主体的人文精神表徵

下篇:景德镇陶瓷器物中的美学精神(3课时)

第七章 自然天成——宋代景德镇陶瓷器物的多元之美

第八章 雅俗合流——元代景德镇陶瓷器物的华丽与粗犷之美

第九章 精雕细琢——明代景德镇陶瓷器物的世俗之美

第十章 中和为美——清代景德镇陶瓷器物的中和之美

第十一章 推陈出新-近现代景德镇陶瓷器物的创新之美

(二)实践或课外考察(4课时)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主要采取理论教授与图像学相结合;课堂与课外陶瓷相关基地考察互通的方式进行

、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章节与内容

课时

作业量

备注

导论

2学时

上篇:中国历代器物文化综述与景德镇陶瓷器物文化

4学时

中篇:景德镇陶瓷器物中的人文精神

3学时

下篇:景德镇陶瓷器物中的美学精神

3学时

实践或课外考察

4学时

1

合计

16课时

1

、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标准

1、考核方法:考查

2、成绩评定:成绩分为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五等,其中考勤占 30%,课堂表现占10%,结合课外实践考察相关的作业、论文占60%

、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1、熊廖:《中国陶瓷美术史》,北京:紫禁城出版社,1993年版。

2、李兴华等:《景德镇陶瓷器物中的人文美学精神》,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12年版。3、陆建初《古陶瓷识鉴讲义》,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修订版。

制订人:李兴华 黄吉宏

审定人:胡菁慧

批准人:李兴华

制订日期 20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