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ABSZ0101
课程中文名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课程英文名称:(Times New Roman五号)
课程性质:必修
课程学分数:2分
课程学时数:32学时
授课对象:本科生
一、课程简介
1.课程性质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是高等学校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渠道和基本环节,要求大学生认识到:只有努力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把个人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决心和信心,勇做走在时代前面的奋进者才能最终成就一番事业。
2.教学目的
帮助大学生分析大学生活的特点,让他们充分认识到大学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珍惜大学美好时光,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宪法和有关法律的基本精神和主要规定,真正做到学法、懂法、用法,依法办事,依法维护国家和公民个人的合法权益。
3.本课程的教学任务
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针对大学生成长过程中面对的思想道德和法律问题,有效地开展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教育,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知识,依据大学生成长的基本规律,教育引导大学生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强化法律观念和法律意识。
4.本课程的教学方法
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实践教学、自主学习为辅,通过讨论研究、多媒体音频和视频等教学方式和手段,提高教学的时效性。
5.本课程的学时分配
总学时:32学时 学分:2周数:16
6.成绩评定和考核方式
(一)分数评定:
1.平时成绩:70分(考勤)
2.期末成绩:30分(论文)
(二)考核方式:
1.考勤。
2.期末论文。
二、教学基本内容和要求
绪论 珍惜大学生活 开拓新的境界(4学时)
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节 适应人生新阶段
一、认识大学生活特点,提高独立生活的能力
二、树立新的学习理念,培养优良的学风
三、确立成才目标,塑造崭新形象
第二节 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
一、思想道德与法律
二、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
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三节 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和方法
一、认识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重要意义
二、掌握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基本方法
(五)基本概念
思想道德素质 思想政素质 法律素质
(六)复习思考题
1.大学生怎样尽快适应大学新生活?
2.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和成才目标是什么?
3.谈谈你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解。
4.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为什么要自觉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5.结合实际谈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和方法。
课程的重点、难点:
1、认识大学生生活的特点。
2、明确当代大学生的成才目标。
3、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范畴。
课程教学要求: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懂得珍惜大学美好时光,认识自己的历史使命,明确成长目标;结合大学生的特点和发展目标,帮助他们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充分认识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正确认识“三个倡导”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把握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和方法。
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4学时)
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节 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
一、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
二、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第二节 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一、认识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二、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
三、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第三节 架起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
一、坚持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
二、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
三、认清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四、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五)基本概念
理想 信念
(六)复习思考题
1.结合自身实际,谈谈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2.当代大学生应当树立什么样的理想信念?
3.如何认识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的关系?
4.如何认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
5.结合历史与现实,谈谈对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的认识。
6. 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大学生成长成才与实现中国梦的关系。
课程的重点、难点:
1、理想和信念在人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3、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确立马克思主义的信念。
4、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课程教学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对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理解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确立马克思主义的信念的科学依据;理解如何确立理想信念、如何坚定理想信念、如何化理想为现实等重要问题。引导大学生坚持社会理想和个人理想的统一,为实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第二章 继承爱国传统 弘扬中国精神(4学时)
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节 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
一、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
二、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
三、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
第二节 新时期的爱国主义
一、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
二、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和拥护祖国统一
三、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
四、爱国主义与弘扬时代精神
第三节 做忠诚的爱国者
一、自觉维护国家利益
二、促进民族团结
三、维护祖国统一
四、增强国防观念
五、增强国家安全意识
(五)基本概念
爱国主义 国防观念 民族精神 时代精神 科学发展观 新的国家安全观
(六)复习思考题
1.怎样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优良传统?
2.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为什么要发扬爱国主义精神?
3.新时期的爱国主义有哪些主要内容?
4.怎样理解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5. 怎样增强新的国家安全观?
6.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需要在哪些方面作出努力?
课程的重点、难点:
1、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
2、为什么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必须弘扬爱国主义?怎样弘扬爱国主义?
3、为什么经济全球化不等于政治、文化一体化?
4、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什么弘扬爱国主义必须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5、确立新的国家安全观
课程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引导大学生将远大的理想与对祖国的高度责任感、使命感结合起来,继承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弘扬中国精神,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
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4学时)
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节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一、人生观的科学内涵
二、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
三、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四、正确认识人生价值
五、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
第二节 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一、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
二、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
三、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第三节 科学对待人生环境
一、促进自我身心的和谐
二、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
三、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
四、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五)基本概念
世界观 人生观 人生目的 人生价值 人生态度 价值观人生环境
(六)复习思考题
1.在当今的社会生活条件下,许多人都十分讲求“实际”,思考人生目的这样的大问题有意义吗?为什么?
2.人生态度与人生观是什么关系?如何端正人生态度?
3.人生的自我价值、社会价值具有怎样的关系?为什么说人生价值在于人的创造性社会实践?
4.怎样协调自我身心关系?
5.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6.如何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有效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环境和资源问题?
课程的重点、难点:
1、人生价值的标准,人生价值实现的方法和条件。
2、深切体会和正确处理自我身心关系、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与自然的关系。
课程教学要求:
正确认识人生目的对人生实践的作用,明确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是科学的人生观;了解人生态度与人生观的关系,端正人生态度;正确把握评价人生价值的标准和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立志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自觉协调自我身心关系、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正确对待人生环境。
第四章 学习道德理论 注重道德实践(4学时)
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节 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一、道德的起源与本质
二、道德的功能与作用
三、道德的历史发展
第二节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一、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重大意义
二、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
三、正确对待中华民族道德传统
第三节 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道德
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二、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
三、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
第四节 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一、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二、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五)基本概念
道德 荣辱观 道德规范 个人品德
(六)复习思考题
1.道德的本质、功能和作用是什么?
2.怎样理解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在新时期为什么要倡导和实践为人民服务?
3.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什么要坚持集体主义原则?
4.怎样认识和实践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具体要求?
5.谈谈当代大学生为什么要树立诚信品质。
6.结合实际,谈谈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意义。
课程的重点、难点:
1.道德的起源与本质;道德的功能与社会作用。
2.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重大意义。
3.怎样正确认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
4.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
5.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意义。
课程教学要求:了解道德的起源与本质,正确把握道德的功能与作用;正确对待中华民族的道德传统,辨析道德建设中的错误思潮;正确认识社会主义道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明确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基本原则是集体主义;把握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和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提高进行道德修养的自觉性;结合十八大以后中央改进作风、厉行节约、廉洁自律的一系列举措,帮助大学生深入理解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性,自觉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质。
第五章 领会法律精神 理解法律体系(4学时)
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节 法律的概念及其历史发展
一、法律的词源
二、法律的一般含义
三、法律的历史发展
第二节 社会主义法律精神
一、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
二、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
三、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第三节 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原则和制度
一、我国宪法的特征和基本原则
二、我国的国家制度
三、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四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特征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构成
(五)基本概念
法律 法律制定 法律遵守 法律执行 法律适用
(六)复习思考题
1.如何理解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
2.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3.联系实际,谈谈如何理解法律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4.如何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构成?
课程的重点、难点:
1.法律的含义、特征和本质;
2.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作用;
3.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4.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原则和制度
课程教学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法律的历史发展,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内容和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引导大学生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不断增强维护法律尊严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第六章 树立法治理念 维护法律权威(4学时)
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节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一、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重要意义
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容
三、自觉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第二节 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方式
一、法治思维的基本基本含义和特征
二、正确理解法治思维方式
三、培养法治思维方式的途径
第三节 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一、维护法律权威的意义
二、保障法律的至上地位
三、努力成为法律权威的坚定维护者
(五)基本概念
依法治国 法律思维方式 法律权威
(六)复习思考题
1.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2.法律思维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3.联系实际谈谈如何维护法律权威。
课程的重点、难点:
1、帮助学生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
2、领会法治精神,培养现代法治观念。
课程教学要求:帮助大学生从整体上了解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正确理解主要部门法的基本原则和立法精神,明确公民在相关法律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增强对社会主义法律制度的认同感和维护法律尊严的责任感。
第七章 遵守行为规范 锤炼高尚品格(4学时)
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节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
一、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二、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三、公共生活中的有关法律
第二节 职业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
一、职业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二、职业生活中的有关法律
三、大学生的择业与创业
第三节 婚姻家庭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
一、恋爱、婚姻家庭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二、婚姻家庭生活中的有关法律
第四节 个人品德养成中的道德与法律
一、个人品德及其作用
二、个人品德与道德修养
三、个人品德与法律修养
(五)基本概念
公共秩序 社会公德 职业道德 诚实守信 家庭 个人品德 道德修养
(六)复习思考题
1.联系实际谈谈大学生应当如何增强自身的公德意识?
2. 社会公德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内容是什么?
3.面对当今的就业形势,你打算如何进行职业生涯设计?
4.如何认识恋爱中的道德要求?
5.如何加强个人品德与修养。
课程的重点、难点:
1、公共生活及其特点。
2、维护公共秩序的意义。
3、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4、大学生社会公德的实践与养成。
课程教学要求:使学生充分认识公共生活和公共秩序的基本特点,明确维护公共生活和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即道德和法律;教育学生认真学习社会公德的内容,在实践中践行社会公德规范,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使大学生掌握职业道德和职业中的法律知识,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创业观,在艰苦中创业,在实践中成才;掌握婚姻家庭的道德和法律要求;在社会实践中全面提高个人的品德修养。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授课,多媒体授课,社会实践。
四、教学学时分配
章节与内容 |
作业量 |
备注 |
|
绪论 珍惜大学生活 开拓新的境界 |
4 |
|
|
第二章 继承爱国传统 弘扬中国精神 |
4 |
|
|
第四章 学习道德理论 注重道德实践 |
4 |
|
|
第六章 树立法治理念 维护法律权威 |
4 |
|
|
全计 |
32 |
|
<span font-size:10.5pt;"> |
五、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标准
1.考核方法
(1)平时表现(包括平时作业、小组讨论、课堂发言、日常考勤等综合得分)
(2)期末论文
2.成绩评定 平时表现70%;期末论文30%。
六、教学参考资源
1.参考书目:
(1)本书编写组编著,《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
(2)本书编写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案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
2、与课程相关主要网站
http://www.hep.edu.cn
制订人:韩建磊
审定人:饶志华
批准人:李兴华
制订日期:2014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