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党的十九大关于“乡村振兴战略”部署,贯彻落实“两学一做”,在社会实践中锻炼党员,做到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的“知行合一”,让教工党员加深对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了解,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了解,对景德镇市市情的了解,5月20日,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组织学院全体教工党员到浮梁县臧湾乡、瑶里镇东埠村开展“观新农村建设实绩 探乡村振兴战略前景”新农村考察调研主题党日活动。
本次考察调研活动的第一站为浮梁县臧湾乡杨家村,该村为浮梁县和我校共同打造的景德镇市新农村的典型,整个村子规划有序、公共设施齐全,村容整洁、干净,周边果园环绕,其中最为特色的是整个村子大大小小几十面墙壁上都绘制有栩栩如生的卡通人物和风景画,这些漂亮的墙画均出自于我校三位美术学生之手,非常漂亮,在景德镇市有很大的影响力。
“为了让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们能在杨家庄停留,我们想通过儿童卡通墙绘吸引游客,同时发展农家乐等,带动村民致富。目前,300余亩果园已经建好,移民文化展馆、戏台、接待中心等项目正逐步推开。”挂点杨家庄的景德镇陶瓷大学校友、臧湾乡副乡长吴昊说。
“这是我第二次来童话村。学生作品很不错,构图饱满、特色鲜明,每次来都有不一样的体验和收获,总想介绍更多朋友们前来参观”,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胡菁慧老师说。
活动的第二站来到江西首批历史文化名村瑶里镇东埠村。东埠村是景德镇陶瓷历史和陶瓷非物质文化的杰出代表,对了解我市悠久厚重的陶瓷文化具有非常好的考察价值。
东埠位于高岭山下的东河岸边,东河则是景德镇的母亲河——昌江的源头之一。它曾是景德镇的重要交通运输动脉。村民告诉我们,宋代这里名叫鸿潭,明代这里是高岭土的集散地,商业繁荣,逐渐形成了一条商业街,成为码头集镇,因此改名东埠,意思是东河边的码头。到清代,街面已发展到一公里之长,为浮梁四大古街之一。后来随着高岭土的开采枯竭以及陆地交通的兴起,东埠村作为运送高岭土的码头地位下降,东埠村也渐渐衰落,昔日的繁华兴盛不再,但依然很好地保存了昔日的容貌。
最后一站教工党员们来到臧湾乡。臧湾乡以驻地臧湾村命名。乡驻地臧湾自古以来就以商业的繁荣而取得了“一臧、二瑶、三墩口”的称号,并获得了“十里金街”的美誉。臧湾有一条里许的古街,开设有各种商店,形成了"浮东"的一个闹市,曾称之为“臧湾古市”,并以石刻匾额镶嵌在街口的门楼上。当时还流传着这么一句话:“瑶三千、洞八百,顶不到臧湾一个角”。
如今,臧湾面貌更加焕然一新。已在旧街后面(原大梨园)依公路修建了一条长一华里、宽六米的新街道,两边楼房鳞次栉比,除各类商店以外,还有中、小学、医院、车站、邮电所、粮管所以及各种类型的企业,已成为全区范围内一个较大而繁荣的新集镇。
考察结束后,学院还组织教工党员在臧湾乡就地进行趣味竞技活动和登山比赛,以增进教工党员之间的感情,增强学院和基层党组织的集体凝聚力。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此次主题党日活动,深入实际,实事求是,学院教工党员们深刻感受到了美丽乡村建设带来的新变化和新气象,对乡村振兴战略都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党总支副书记刘常春提到,新农村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环节,通过考察活动中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深化了教师们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认识,希望教师们日后能将新农村调研成果融入教案,带进课堂,带给学生。